1月22日
一名陕西籍年轻男子
在峨眉山洪椿坪附近被困
处于断水断粮体力透支的状态
情况十分危机需要立即救援
乐山山岳救援队接到报警后
迅速组织12名队员前往搜救
经过连夜跋涉
历经26小时
被困驴友顺利获救

经过救援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得知,该男子为陕西籍游客,21日上午11时许从峨眉山纯阳殿经圣水禅院后山迷路后误入景区未开发区域,最终被困在洪椿坪附近的悬崖上已近24个小时。所幸的是,该男子所处的悬崖上有微弱的公网信号,得以及时报警求助。
由于该男子被困地点为深山内部,悬崖林立,沟壑纵横,无路可寻,十分危险,加之其在迷路状态下的行进路线不确定因素多,公网和卫星信号极不稳定,导致其行进轨迹杂乱无章,匪夷所思,搜救行动异常艰难。
救援队联系了当地政府,公安,景区管理处等力量开展搜救,根据前期收集的被困者携带物品,行进轨迹,位置坐标,身体状态等信息,制定搜救路线后携带山岳救援器材装备,利用定位导航,轨迹追踪等方式开展轻装快速徒步搜救。同时,救援队与被困男子保持通讯联络,安抚其情绪。
救援队距被困者直线距离只有短短400米左右,但已地处深山内部,周围悬崖林立,沟壑纵横,险象环生,无路可寻,也始终无法联系上被困者,信号也极不稳定。
考虑到夜间低温,被困者食物耗尽,体力不支等因素,救援队决定夜间搜救作战,并立即调整搜救计划和路线,成立夜间搜救突击组,加强后援保障支持。
突击组能够听到前方山谷中被救者的呼救声,直线距离大概只有100多米,但环形深谷之中断层,斜坡交错间隔,卫星地图显示该区域地形很像当地所说的“迷魂凼”,公网和卫星信号极不稳定,导航轨迹无法准确追踪,加之夜间视线受限,突击组通过横切和下降数段几米和数十米的断崖峭壁后却发现已到被困者下方悬崖约40米处的一个“内凹式二道岩”上。
指挥部立即进行导航定位,轨迹对比并引导调整搜救路线,突击组沿山脊线经过爬升和横切数段断壁和长斜坡后终于绕出环形山谷,切入被困人员行进轨迹路线,到达其上方位置,搜救行动取得关键性胜利。
突击队成功找到被困者,因长途跋涉,食物耗尽,夜间低温,被困者已严重体力透支,所幸没有受伤,救援队经询问检查和体力补充后决定立即返回,同时后援接应组出发进行中途接应。
救援队将被困者安全转移至峨眉山五显岗停车场,历时26个小时的救援行动圆满结束。

该男子因擅自进入峨眉山景区未开发区域,景区管理部门依据《峨眉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相关规定,对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处罚。
(责任编辑:杨田甜)